半数本科生,拼命考研!-亚博电竞手机版

半数本科生,拼命考研!

随着考研国家线和各高校复试线陆续公布,对于所有考研人来说,已经进入了最后冲刺的阶段,这场历时半年甚至更久的“战役”,终于要画上一个句号。

而在23年考生准备复试的同时,一部分24年考生,已经开始准备今年的考试。当大学学历作为区别人才的标准越来越不明显,考研成为最新的“门槛”,卡在了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,成为了“二次高考”。

在刚刚过去的今年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、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提到,代表国家最高教育水平的研究生教育,目前出现的考研“高考化”趋势需要警惕。

这一发言再次将“考研”送上了热搜。当考研成为了很多本科毕业生的必选项,甚至是一些大学新生入学之初就确定下来的目标时,本意是选拔出一批真正有志于学术探索的学生、培养“高精尖缺”人才的研究生教育,日益显现出一种“全民考研”的趋势……

近一半本科生,选择考研

如果要问,一个典型当代大学生的本科生活是怎样度过的,那回答大概是,准备保研的同学紧盯着保研名额,去努力提高绩点、参加竞赛、积累实践、攒实习等;准备考研的同学则往返于宿舍、食堂、图书馆的三点一线,一遍一遍背诵、刷题。

大学,似乎又变成了“苦读”的高中。

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考研人数达到457万,2023年则达到474万,人数创出历史新高,而2022年毕业本专科生为967.3万人,近乎一半的毕业生,加入考研队伍。

那在这近半数的毕业生中,又有多少人成功上岸了呢?

根据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,2022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24.2万人,这意味着有2/3的考生落榜,而他们中,有的人决定放弃这条路,有的人则坚定信念,走上了二战、三战的路……

在2月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后,一名女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8年考研失败的经历,她从2015年第一次以应届生身份参加考研,一路奋战到现在30岁,仍未“上岸”,今年查完成绩的她,决心告别颗粒无收的青春。

从个体屡败屡战的经历更可以感受到,虽然考研这条路并非康庄大道,但还是有很多人以“上岸”为终极目标。正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罗燕所说:“本科普及了,研究生教育自然而然就变成了社会筛选器。考研就成了精英高等教育时代的‘高考’,依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。

是被动坚持,还是主动提升?

“先就业还是先考研”一直是大学生面对的“灵魂拷问”和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。

根据《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》对考研动机调查分析,有超过一半的考生是因为当下就业困难而选择考研。此外,有超过四成的考生是因为对本专业兴趣浓厚,而继续深造。

虽然热衷学术、渴求深造的学生仍占较大比例,但希望能用研究生学历做未来就业“敲门砖”的群体,已然成为考研的主力军。细究毕业生选择“通过考研缓一缓”背后的原因,大部分是因就业难。

过去三年,由于疫情叠加岗位需求减少,很多应届毕业生未能及时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,不少学生产生了“就业畏难”情绪,想通过读研等途径延迟进入求职市场的时间,选择将“研究生”当成暂时的“庇护所”。

而就业环境有多难,数据可能会给我们一个更明确的答案。据《2022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》,在调研的6597名应届生中,有61%的应届生在2022年秋招中投递超20家企业,同比增长22%,甚至31%的学生投递超30家以上。在2022年秋招中,有45%的应届生收到offer数量为0,而2021年秋招该比例仅为13%。逐渐变多的投递公司数量,也没能为毕业生们带来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。

此外,前几年读研的学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,进一步抬高了市场准入门槛,让如今想找工作的本科生相对丧失了竞争优势。刷一下招聘网站便能发现,研究生学历不再是“锦上添花”的条件,而是筛选简历时的“入场券”。

除了就业现状带来的压力,也有很多考生是抱有仅差几分就能过线的不甘心,决定再次挑战。有考生吐槽,往年考380多分便可以稳稳进入复试,今年已经卷到了400分,还会担心达不到目标院校的面试分数线。

上岸之外,还有更多选择

当一届届大学生们因为走不出困境与焦虑,而卷入了“考研潮”时,不少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从招生制度改革和就业政策出发,期许能够为大学生们的选择提供更多支持。

“学历分数,不是唯一指标”

对于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录取方式较单一,仍是唯分数论的问题,全国政协委员、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在去年两会上建议: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,模仿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,一名考生可以申请若干所学校读研,其中综合成绩=研究生学科专业等级考试成绩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 本科平时成绩 本科科研成果(经历) 平时课外学习经历。

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建议,实行申请审核制,可促进本科院校关注每一门课程的建设,提高课程教学质量,并扭转应试考研倾向。而实施这一制度的关键在于,本科院校对课程评分的客观性、公正性,研究生招生高校综合评价的公信力。

同时,他还提出从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方面入手,破除唯学历论,要禁止用考研率评价地方本科院校办学,建立起基于学校办学定位的、以课程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,引导学校重视内涵发展。

“自我提升,不一定在学校”

2023年,高校毕业人数再走新高,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依旧复杂严峻。因此,要有效破解考研“高考化”,关键还是得从根源入手,从就业层面找办法。

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将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,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。对此,梅兵代表提到,高校和大学生应为就业早做筹谋,加强就业指导,搭建好校企之间的桥梁,鼓励不同的选择,可期对冲“考研热”带来的潜在风险。让“就业的归就业,考研的归考研”,需要多点发力、长期规划。

“为什么要考研?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岗位?”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建议大学生们在考研前要弄清楚这些问题,有了明确的目标,针对性地参加考研才行。郝海平说,近年来,学历教育并非自我提升的唯一方式,更多的需要在工作中提升自己,有了”理论 实践”,有利于形成正确的、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,从而实现快速成长。

对于所有毕业生来说,无论是高分顺利上岸、复试逆风翻盘、调剂绝处逢生、再战一条好汉,还是选择走入社会开始工作,都愿你们不被洪流所裹挟,人生不会因一场考试而止步不前,也不会只有这一条路通向成功,努力坚持的你,早已赢了自己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亚博电竞手机版-亚博app国际下载 » 半数本科生,拼命考研!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