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研 人数,考研人数趋势近五年
最近几年,考研的人越来越多、越来越“卷”,已然成为许多大学生和“考研预备军”可知可感的现实趋势。日益扩大的考研队伍,不仅抬高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与录取难度,也让当下的“考研热”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公共话题。数据显示,从2017年起,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多年连续上涨,从201万人增至2022年的457万人,增幅高达127.4%。而到了明年,这个数字预计还会更高。对此,有机构分析称:2023年考研人数将超过520万人,报录比可能扩大至4:1。从历史数据的增长幅度来看,这一预测并不夸张。
考研人数行将跨过500万人大关,充分证明了当代年轻人对更高学历的强烈追求。从社会观念上看,只要上过大学,就能被人视作“天之骄子”的时代早已过去,社会对年轻人学历的期待与要求也在水涨船高。然而,同样在“升学”这个目标的指引下,不同考研者追求更高学历的动机各不相同。在众多驱动年轻人走上考研之路的理由中,既有依据充分、必须读研才能实现的“真需求”,也有由焦虑催生、实质只是病急乱投医的“伪需求”。
俗话说: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”俗话也说:“爬得高,摔得重。”看似自相矛盾的“俗话”,常常成为年轻人吐槽的对象,但仔细咂摸起来,其中却未必没有值得深思的道理。考研升学,追求的是自身教育水平的进步,年轻人有心进步,致力于自我提升,当然是一件好事。但如果这种追求只是“为了进步而进步”,没有明确目标,最后很可能让人迷失在高处,坠入五里雾中。
具体而言,有人考研,是为了投身学术事业,把科研作为毕生的志向;也有人考研,是因为从事理想工作必须要有研究生学历,因此来谋一块入行的“敲门砖”;还有人考研,纯粹是出于个人兴趣,想要趁着年轻多看看不同的世界。这些目的只要发自内心,就没有高下之分,都是考研决策背后的“真需求”。那么,什么样的需求是“伪需求”呢?答案也很简单:如果一个人决定考研,是为了逃避某个东西,不论那个东西是什么,这样的动机都是“伪需求”。
归根结底,考研考博也好,出国留学也罢,这些提升自身教育水平的选择,都应该是让人生变得更好的“进路”,而不是逃避眼前压力与危机的“退路”。面对人生的“悬崖”,如果把升学当成逃生出口,很可能会发现自己转了一大圈,最后还是要回到一开始的“悬崖”边。
最近几年,不少年轻人迫于现实压力,因为“工作难找”选择考研。这些年轻人的处境当然值得同情,但仔细想想不难发现,当下考研未必比找工作简单。正在迫近4:1的报录比,意味着考研已经成为一片“战场”。为了逃避找工作的竞争,而一头扎进考研的竞争,既苦了自己,也苦了其他想要考研的竞争对手。除此之外,如果一个年轻人对学术毫无兴趣,也不确定读研之后的就业路径,就算考研成功,也未必能顺利完成培养;就算顺利毕业,出来之后还是要找工作。这时,与其在考研进程中拖延挣扎,不如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,力求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。
除了逃避就业竞争,也有人考研是为了逃避别的东西。有人怕的不是“找工作”,而是工作本身,也有人是为了逃避结婚生子的家庭压力,或是逃避因失恋等原因导致的个人情绪。但事实上,读研就是读研,只能赋予人们知识、技能与学历,不能给人遮风挡雨、“治病疗伤”。人生并非没有“退路”,但考研不是一条“退路”。这条道路或许充满荆棘,但最终能引导想要前进的人走到理想的彼岸,而对那些想要“退一退”的年轻人而言,误入此道,可能只会让自己受伤。
有心考研的年轻人,在报名之前不妨先静下心来,认真问问自己:自己究竟为何考研?选择背后有没有逃避的成分?只有辨明自己考研动机的“真伪”,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,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值得花的地方,避免岁月白白蹉跎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考研 人数(考研人数趋势近五年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亚博电竞手机版-亚博app国际下载 » 考研 人数(考研人数趋势近五年)